
“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中,調味品行業占了四樣。
與消費者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調味品行業,是典型的小產品,大市場。根據歐瑞數據,2018年醬油和醋占中國居民調味品消費量的比重分別為60%和20%,醋成為僅次于醬油的第二大品類。對標日本,估計中國食醋仍具有3倍的增長空間,未來若能突破區域口味差異以及拓展餐飲渠道,則醋業市場會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于是很多人猜測,食醋,會是未來調味品行業發展的桃花源嗎?
1競爭格局
醋企多而不強,行業集中程度低,地方醋企謀求全國化,醬油企業進軍食醋。食醋的起源和不同地區對食醋口味的偏好使食醋行業區域性特征明顯,而需求空間又因食醋品牌地域特征受局限,最終導致行業內無全國性食醋企業龍頭。
全國大小生產食醋企業共計6000余家,在6000多家醋企中,品牌企業產量僅占30%,其他作坊式小企業占70%,目前中國食醋產業年產量已接近500萬噸,根據2018年中國調味品協會《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企業50強/100強》產量10萬噸以上的食醋企業僅有4家,食醋行業CR5僅有16%左右,與日本食醋行業CR5在60%~80%,相比之下,我國醋行業品牌集中度低,未來有很大的整合空間。
目前,地方醋企謀求全國化,醬醋同源,醬油企業也不斷通過內生發展和外延并購進入食醋領域。
2盈利能力
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企業50強/100強》,2006年-2015年50強/100強調味品企業的銷售收入從20.5億元增長至5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1.60%。2017-2018年百強企業食醋仍保持增長趨勢,這兩年的產量分別增長5.6%和6.3%,銷售收入分別增長3.5%和8.1%,未來判斷量仍有5%左右的增長,并且隨著消費升級,我國食醋行業的產品結構將持續上移,產品單價保持穩步上升,噸價有望持續提升。
但是,從食醋企業來看,醋業毛利不一,山西陳醋毛利偏低,原因主要在于:(1)產品定位和價格不一樣;2)銷售區域不同,山西醋的主市場都在長江以北,像鎮江醋在長江以南,長江以南消費水平較高。
3發展情況
我國食醋仍具有量價齊升的空間。
首先,我國食醋消費量處于較低水平,具有3倍左右的增長空間;其次,人口回流催化消費升級,食醋產品順應消費升級趨勢,不斷升級,向高端發展;再次,目前國內的食醋消費場景局限在蘸料上,其他消費場景還有待開發,醋企應不斷引導“醋不僅是調味品,更是健康產品”的健康概念。
另外,食醋多元化發展還可以向飲料和休閑食品拓展其他消費場景還有待開發;最后,食醋行業公司餐飲渠道占比低,未來有待實現餐飲業用醋的突破,如恒順醋業餐飲渠道占調味品收入的13%,對比中炬高新25%和海天60%的餐飲渠道收入占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而紫林醋業目前餐飲渠道這塊也比較弱,未來有望實現突破。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來自網絡,主體內容摘自“山西證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會第一時間刪除。